- 主頁
- 藝術
【報道】永不放棄的維爾瑪.德莫森:曾因愛上華裔坐牢、剝奪國籍
紀錄片《不可救藥》上映,導演李嘉慈:維爾瑪的故事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18歲時的維爾瑪.德莫森,因愛上一位華裔青年,依據當時安大略省一項歧視女性的惡法,她被關押了一年。
照片:Radio-Canada / submitted by Karin Lee
華裔導演李嘉慈(Karin Lee)將加拿大女子維爾瑪.德默森(Velma Demerson) (1920~2019)傳奇而坎坷的一生搬上了銀屏,紀錄片《不可救藥,Incorrigible 》正在加拿大各大城市展映。
李嘉慈在接受加廣中文的采訪時感嘆說,自己第一次見到維爾瑪是在2016年,已經96歲的維爾瑪思維敏捷,聰慧堅定,而且依然是位斗士,為女性權益發聲,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她出生在一個對有色人種充滿歧視偏見、種族主義的時代,但她個人對此有超越時代的認知。她令人感覺難以置信,她的人生超越了種族和性別,體現了人性和普世價值。
她表示,這是關于一個平凡的年輕女子,什么都沒做錯,只是愛上了一個異族男人而遭受歧視與苦難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于制度性種族主義如何毀掉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的生活,并毀掉他們擁有幸福健康家庭的可能性的故事。
她強調,維爾瑪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讓我們理解,加拿大現在的多元文化并非理所當。
這部紀錄片的動畫部分出自著名華裔動畫制作人常虹之手。
《不可救藥》在去年的北方好萊塢電影獎,North Hollywood Film Awards
得到了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導演。
(《不可救藥》預告片)
愛上華裔的代價
維爾瑪.德莫森出生在新不倫瑞克省,父母離婚之后,她跟隨母親搬到了多倫多。
18歲那年,在一間中餐館,她遇到了當侍應的華裔青年葉哈利(Harry Kum Keuy Yip),兩人一見鐘情。
維爾瑪在出版的同名自傳中描述這一段愛情,他非常英俊,非常有魅力,溫和,非常現代
。
在深入分析這段關系時,她寫道:
我倆都是被社會拋棄的人,他因為自己的華裔身份,我因為父母離異。
加拿大政府在1923年通過了《排華法案》,之后的24年時間里,完全禁止華人入境。這是加拿大歷史上唯一針對特定族群制定的歧視性法案,華裔遭受當時社區和媒體的妖魔化。
當父親得知維爾瑪與一名華裔年輕人戀愛同居的時候,迅速趕到了多倫多。一個早上,他帶著警察闖入了維爾瑪和哈利的住處,警方將她拘捕。
隨后,依據安大略省的《女性收容法規,Women Refuge Act》(1897-1964),在沒有律師和家人在場的情況下,法官迅速判她進入感化院貝爾蒙特之家(Belmont House)一年。
她當時向法官求情說,自己已經懷孕,而且他們正打算結婚。
維爾瑪認為,如果自己的未婚夫是個白人,法官一定會放過自己 —— 但她的未婚夫是名華裔。
在紀錄片中,維爾瑪簡單明了地表示,這就是種族主義,赤裸裸的種族主義。
這是她一生厄運的開始。
在貝爾蒙特之家關押一個月后,她與47名女性被秘密轉入了莫瑟教養院(Mercer Reformatory) —— 也就是安大略省臭名昭著的女子監獄。
在那里,她們被關進狹小而沒有窗戶的監牢,相互不許講話,每天還要從事繁重的勞動。
更為可怕的是,獄醫格斯特(Dr. Guest)對這些女性非常殘忍野蠻,比如,在不打麻藥的情況下,給已經懷孕的維爾瑪做婦科小手術,給她注射或服用一種叫做磺胺的藥物。
維爾瑪形容,那段時間,她的內心完全被恐懼占據,生存的本能戰勝了一切。但兒子小哈利三個月大時,被獄方帶走送進醫院,一度令她企圖自殺。
人們后來才了解到,格斯特醫生是當時所謂加拿大優生學協會的副會長,目標就是純潔加拿大人種
。
維爾瑪也質疑,監禁期間出生的小哈利,一直多病,包括各種皮膚病癥,是由于這名醫生在她孕期以及生產時進行的治療
導致。

維爾瑪.德莫森于2004年出版了同名自傳,講述自己經歷。
照片:Radio-Canada /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失去加拿大國籍
維爾瑪獲釋之后,再次找到了葉哈利,兩人決定結婚。
李嘉慈認為,他們倆人是真心相愛的,希望安靜幸福的家庭生活。可惜當時的社會環境沒有給他們這樣的機會。
兩人的婚姻只維持了短短三年。
他們的經濟狀況始終拮據,小哈利多病。
兒童服務機構的社工就勸說維爾瑪,你自己看著還是個孩子,不如把孩子送去寄養家庭。
倆人同意了。
她和哈利的婚姻也出現裂痕。在哈利把他們賣掉家具等積攢的35塊錢在賭桌上輸個干凈之后,維瑪爾感覺,這段婚姻已經沒有了未來。
維爾瑪的兒子小哈利的撫養權最終被判給了寄養家庭,并一直受到加拿大社會和華裔社區的雙重歧視。
照片:Radio-Canada / submitted by Karin Lee
兒子小哈利因為混血兒的身份,不為加拿大主流社會接受,而華裔社區竟也歧視他,輕蔑地稱他Siwash
—— 對太平洋地區原住民的歧視性稱呼。
維爾瑪決定帶著他去香港生活,希望他能在不受歧視的環境下成長。
1948年,她第一次申請護照,才驚訝地發現,因為和外國人結婚,自己已經被剝奪了加拿大國籍。
護照申請機構的官員對她說,你是中國人,你應該申請中國護照。
維爾瑪不得不使用了她在父母家時使用的名字,才“違規”申請到護照。而一直要等到2004年,她才重獲加拿大公民身份。
很可惜,在香港,她帶著小哈利也無法立足。一年之后,她決定先把兒子送回加拿大,讓他生活在父親身邊。但當維爾瑪回國之后才發現,哈利又把兒子送去了寄養家庭。
紀錄片中,談及兒子,維爾瑪充滿遺憾,自己最終沒有得到與兒子和解的機會。
兒子12歲的時候,法庭依據兒子的意見,把他的撫養權判給了寄養家庭。小哈利把關于親生父母的所有信息都銷毀了,稱自己是個棄兒
;周圍的人甚至不知道,他有一個白人母親。
據媒體報道,1966年,26歲的小哈利,在獨自游泳時哮喘病發作死亡。

紀錄片《不可救藥,Incorrigible》導演李嘉慈與維爾瑪在一起。
照片:Radio-Canada / submitted by Karin Lee
從未放棄尋找公義
維爾瑪后來曾在政府部門工作,她也再婚,并又有了兩個孩子。
此后幾十年的的時間里,她一直會想到自己遭受的不公,以及帶給她和她兒子的悲劇性影響 —— 她決定要為自己討還公道。
她的代理律師克皮托(Harry Kopyto)表示,事情發生六十年之后,維爾瑪找到自己,問道:你能幫我找回公道嗎?
事件早已經過了追訴期,但看著年邁而堅定的維爾瑪,克皮托表示,自己會竭盡所能。
他們開始尋找打贏這場官司的法律依據。
我終于意識到,把維爾瑪送入監獄的法律屬于刑法,而在加拿大,只有聯邦才有權制定刑法,換句話說,安大略省通過這項法律是不符合憲法的。
他也指出,這項女性收容法,充滿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比如,當中規定,亂交、未婚先孕、當眾醉酒、賣淫或流浪等行為
,都可能被送進監獄。
晚年的維爾瑪感嘆說,我想到那些和我一樣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女性,那些祖母們,被強迫的罪惡感,對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對待羞于啟齒,而事實上,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情。
我想傳達給女性們的最重要的信息是:這不是你的錯。
2002年,82歲的維爾瑪終于收到了安大略政府向她發出道歉信,就給她和她的兒子帶來的無可逆轉的傷害而道歉,并給予賠償。
但她并沒有就此止步,直到去世,她都在為像她一樣,基于安大略省這項惡法而遭到關押的女性,或是因結婚而失去國籍的女性呼吁,要求聯邦政府的道歉。

多次獲獎的紀錄片導演李嘉慈。
照片:Radio-Canada
她是榜樣,是鼓舞
李嘉慈導演表示,維爾瑪是一個榜樣,為女性帶來鼓舞。
如果你看現在的米兔(Me Too)運動,女性勇敢揭露有權力的男性對她們傷害,而維爾瑪要面對的是整個政府。
紀錄片中,觀眾可以看到,維爾瑪為自己的案子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收集證據。她去了當時自己被關押的地方,甚至找到了當年的治療
記錄,以證明她受到了故意的虐待、成了實驗品,也證明政府的做法是錯誤的。
李嘉慈唯一覺得遺憾的地方是,這部《不可救藥》沒有在維爾瑪去世前公映。
2019年5月,她向彌留之際的維爾瑪保證,自己一定會把這部紀錄片拍成,讓更多觀眾了解她艱難而勇敢的一生。
Yan Liang,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