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國際
【報道】《中國民主季刊》創刊,副總編滕彪:民主憲政一定會在中國實現
“如果我們對全世界其他國家歷史上的民主轉型沒有任何了解,不吸取經驗教訓的話,中國的民主轉型也不會順利。所以,這是一種理論上和思想上學術上的探討,這是一個必須的步驟。”

2022年11月27日,上海烏魯木齊中路入口,民眾舉起白紙抗議。
照片:Radio-Canada / via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推特
上周(1月19日),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Institute for China's Democratic Transition) (新窗口)正式推出了線上雜志《中國民主季刊》(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新窗口),一份探討中國民主轉型的學術性刊物。
《季刊》副主編、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滕彪接受加廣中文采訪時表示,創辦這本季刊,主要是覺得中文世界缺乏這樣一個討論中國政治社會,包括國際關系的學術性刊物。中國的知識分子即便寫了這樣的文章,也很難發表,而國外發表的相關文章,也很難傳到中國去。
我們認為,它或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憲政民主制度一定會在中國實現。未來中國的憲政民主制度和我們現在如何認識中國,如何去分析中國形勢以及國際形勢,都是連在一起的。如果我們對全世界其他國家的歷史上的民主轉型沒有任何了解,不吸取經驗教訓的話,中國的民主轉型也不會順利。所以,這是一種理論上和思想上學術上的探討,這是一個必須的步驟。
《中國民主季刊》主編王天成先生在創刊儀式上表示,很多極權國家的倒塌往往令人意想不到,幾乎是一夜間發生的,如果對于極權倒臺之后的憲政民主之路怎么走完全不做準備,當倒臺發生,可能就太晚了。
而滕彪強調,這本季刊不是一個時政評論性的或是新聞性刊物,它是一個學術刊物。它不僅僅討論未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也會討論很多現實和重要的具體的問題,比如中國的政治制度運作,中國的意識形態,中國經濟如何影響政治,也包括法律問題,人權問題,國際關系,民族關系,是很現實的政治和社會的內容都會涉及。

中國民主季刊創刊號封面。
照片:Radio-Canada / 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
他還表示,強調它(刊物)的學術性,同時,也要體現雜志的現實性和國際性,也可以做到可讀性,希望引起更多讀者的興趣和討論。
滕彪還介紹說,籌備時期,面對的一個主要困難是,中國國內知識分子不敢給他們寫文章,即便是匿名或是筆名,也很敏感,感到擔心。可見習近平任上,留給學術和言論的空間有多么狹窄。
目前,《季刊》的作者主要是海外的中國政治社會等問題的專家學者,包括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等國的學者。

2020年1月12日,前往觀察臺灣大選的中國維權律師滕彪在臺北一次活動上發言。
照片:Radio-Canada / Elaine Kurtenbach
憲法設計有獎征文
頒獎
上周的創刊發布會,同時也是憲法設計有獎征文
頒獎會暨研討會。
由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中國教育基金會、人道中國三個機構共同主辦了這次征文活動,最終經過網絡評審和專家評審評定,選出了六位獲獎者,其中,作者丁毅以題為《為了憲政的鞏固 – 中國未來憲政制度關鍵細節設計方案》 (新窗口)的文章得到了一等獎。
在隨后的創刊研討會上,來自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國光教授談及了去年的白紙革命
、中國的新極權主義,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教授談及了中國經濟的未來,以及滕彪教授談及了極權體制下的公民抗爭。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視頻觀看)
采訪/編輯:Yan 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