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頁
- 政治
【專訪】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曾厚仁:我對臺加關系未來感到樂觀
“臺灣現在是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群體當中的一員,而且,是能夠貢獻自己能力的成員,這一點,我很高興國際上有越來越多的認知”

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曾厚仁。
照片:Radio-Canada / TECO in Canada
去年八月底,臺灣外交部任命了經驗豐富的外交部政務次長曾厚仁(Harry Ho-jen Tseng)為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
他就任后不久,在去年11月,加拿大政府公布了人們期待已久的《印太戰略》,當中點名批評中國是“日益具有破壞性的全球大國”,也七次提到了與臺灣的合作。
曾厚仁代表昨天(周四)接受加廣中文臺采訪時表示,當下的國際局勢實在是處于迅速變化當中。在他三十多年外交經驗中,很少看到在短短一個時期,這么多國家、涉及到這么多議題,同時在改變當中,而臺加關系當然是整體國際關系變化中的一個部分。
臺加關系繼續增進有一個基本重要的理由:我們是理念相近國家。如果現在臺灣不是一個成熟民主社會,我們尊重人權,遵守國際規范和秩序等等,如果沒有這個要件的話,臺加的關系不會有這樣的強度的進展。
《印太戰略》影響深遠
2018年底,發生了孟晚舟及兩個麥克事件,加中關系陷入低谷,也令加拿大重新思考對華以及亞洲戰略。2019年11月,特魯多政府宣布,就新的《印太戰略》展開咨詢。
當新的《印太戰略》公布,專家們表示,這體現出加拿大在印太地區的重心從原來的中國,轉移到了整個印太地區 ,特別希望加強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合作。
曾厚仁仔細分析了這份《印太戰略》提及臺灣的七個地方,包括三次提及臺海的安全情勢,當中兩次講到加拿大反對任何片面改變臺海現狀的行動
。
他表示,加拿大政府過去是不做這種立場表達的,但從2021年倫敦七國峰會,對臺海安全情勢表態之后,漸漸看到加拿大表達有所改變。
《印太戰略》是加拿大政府面對印太區域未來十多年,可能數十年政策的一個框架,對兩岸關系和臺灣影響非常大,這是臺灣特別注意的一點。
同時,《印太戰略》非常明確提到,加拿大希望就下面幾個議題與臺灣進行合作:貿易、科技、衛生、民主治理、打擊假信息、以及原住民議題。當中,民主治理和打擊假信息這兩個方面是首次提及。
曾厚仁表示,臺灣在民主治理方面不敢說是表率,但至少在過去幾年,很多國家的民主在倒退的情況下,臺灣繼續民主制卻越來越堅定。臺灣在民主韌性方面,加拿大政府有注意到。
他描述目前的臺加關系是前所未有的親密
,在政府間交流,經濟投資合作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從去年初開始,雙方就外國投資促進與保護協議(FIPA)展開探索性談判。
加拿大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從2020年到2021年,加臺雙邊貿易快速增長47.9%,是加拿大與亞洲各國貿易中增幅最大的;臺灣已經成為加拿大的第11大貿易伙伴。

2022年11月1日曾厚仁先生(右四)應邀出席加國聯邦眾議院加中關系特別委員會(Special Committee on Canada-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lationship)“加臺關系”專題研究收場聽證會。
照片:Radio-Canada / TECO in Canada
加拿大可以做得更多
特魯多政府的對臺政策一向遭反對黨和一些媒體詬病,認為加拿大可以做得更多。比如,臺灣和中國分別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縮寫:CPTPP) (新窗口) ,而作為CPTPP中的第二大經濟體,加拿大目前的態度是保持中立
。
曾厚仁婉轉表示,當下國際關系進展很快,雙邊的關系不能用以前的方式來處理。外交上,通常都大家認為事緩則圓,著急會出錯。
但是在目前,如果你事緩,國際形勢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讓你來不及回應。比如,如果事緩的話,西方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制裁可能都還沒有開始呢,那還怎么讓烏克蘭抵御俄羅斯侵略呢?
他表示,對加拿大在CPTPP上的立場,臺灣了解,但如果有意愿的話,加拿大可以直接表態,歡迎臺灣加入或是歡迎任何符合高標準要求的國家/經濟體加入,而不需要顧慮太多。
他進一步分析說,當然,把加拿大和臺灣的關系與臺灣與美國以及臺灣和日本的關系相比,是不太公平的。因為臺灣與美國、日本有很深的歷史和經濟淵源。如果真要比較的話,應該是把目前加拿大對臺政策與五年前相比,這樣就能看到雙方確有很大進展,而且在繼續往前進。所以,他對臺加關系的未來表示樂觀。
臺灣相對動作比較快,因為體量沒有那么大,我們必須很敏捷,看著國際形式,找到一個有利于臺灣方向來走。當然,臺灣現在是理念相近國家群體當中的一員,而且,是非常能夠貢獻自己能力的成員,這一點,我很高興國際上有越來越多的認知。
他還評價說,自己在工作上接觸的加拿大官員都非常專業,也非常坦誠,不會有什么瞞著不告訴你。而且,他們對政策的變化也非常敏感。那么,現在有了《印太戰略》這個框架,接下來按照這個政策,大家一起做吧。
臺灣準備好了嗎?
去年八月初,美國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臺灣,引發媒體旋風式報道。
中國對此的反應非常憤怒,在臺灣周邊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根據法新社的最新報道,2022年,中國1727架次飛機進入臺灣的防空識別區(ADIZ),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
盡管中國政府一再表示抗議,但世界主要民主國家的議會代表團一一到訪臺灣。加拿大議會的加臺議員友好小組(CTFG) 代表團也在去年雙十節前往臺灣,并參加了國慶慶典。
國際媒體蜂擁前往臺灣采訪,最關注的議題之一就是,一旦中國武力侵犯臺灣,臺灣是否做好了準備?
中國侵略是一個事實上的問題 ,而是否準備好了,是一個過程。臺灣準備好了沒有?我們就盡力,做最好的準備。那么,這些努力夠不夠,我希望永遠不會有需要檢驗的一天,因為戰爭不是臺灣的選項。
曾厚仁分析說,中國政府從來沒有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統一,臺灣的執政者,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應該明白這一點。
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讓臺灣政府與民眾有了緊迫感,如臺灣民眾主動組織起來,展開全民防衛訓練等。
曾厚仁認為,所幸現在,大家對一起保衛臺灣,有很大的共識。最近,政府將兵役服役期從四個月提升到一年,也并沒有像有人預測的那樣遭到強烈的反對。
此外,早在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前,大家就在討論臺灣的后備役制度如何改革。
臺灣民間也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的威脅,同時,烏克蘭人充分展示了保家衛國的決心,臺灣人看在眼中,也理解自助才有人助。
2023年的愿望
曾厚仁先生表示,臺灣的外交官員都是一任接一任,為拓展臺灣的外交空間而努力。
他表示,自己很高興,今年,臺灣將在魁北克的蒙特利爾(蒙特婁)開設新的辦事處,目前各項準備正緊鑼密鼓。
同時,他希望與加拿大的FIPA談判,能夠進入實質性階段,因為雙方已經準備了很多年,并且可以帶動很多其他的議題。
采訪/編輯:Yan Liang